中新网迪拜11月30日电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28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中国角开幕式暨“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”边会30日在迪拜举行。上海市崇明区副区长张秩通在会上发言时表示,上海崇明自确立生态岛定位以来,努力实现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发展目标,积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生动的“崇明案例”。
据悉,本次边会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,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国新闻网联合承办。
上海崇明地处中国东海岸与万里长江的交汇处,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,陆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,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“太平洋西岸难得的净土”。
张秩通介绍,崇明区制定了中国首个区域碳中和实施方案,从新能源建设、产业结构调整等9个方面提出了碳中目标的实现路径,并在交通、农业等10个领域开展特色示范。同时,崇明区率先开展生态产品总值(GEP)核算,建立GEP核算“1+1+N”制度体系,实施碳排放精细化管理,推进生态产品统一登记,服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碳中和示范区建设。
在坚持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道路上,崇明区不断探索双碳技术的研发应用。张秩通介绍,崇明东部建设了上海首个“渔光互补”示范工程。据悉,该工程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10兆瓦,年发电量达到1.4亿度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.4万吨。
除此之外,崇明区还积极探索建筑、交通领域的减污降碳。例如,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;全岛的公交车、出租车、政府用车全面完成新能源车辆替换;中国首艘超级电容新能源车客渡船在崇明投入运营;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园被评为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……
在提升碳汇能力方面,张秩通介绍,崇明区持续推进大面积植树造林,森林覆盖率从2004年的13.5%增长到2022年的30.7%。同时,崇明还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,湿地面积达到了2642平方公里,目前,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,加快推进滨海湿地保护修复,不断积蓄蓝碳潜力。
崇明区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、退滩还江等政策,并把全域设为野生动物禁猎区。二十年来,崇明累计投入近200亿美元,持续开展水、土、林、气环境治理,已经成为上海水体质量最佳、空气质量最优、林地面积最广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。
面向未来,张秩通表示,崇明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拿出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。愿同各方一道,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,携手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。(完) 【编辑:李季】
中新社联合国11月29日电 (记者 廖攀)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外交部长王毅2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集体会见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、约旦副首相兼外交与侨务大臣萨法迪、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、巴勒斯坦外交部长马立基、土耳其外长菲丹、埃及外交部长舒凯里、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蕾特诺、马来西亚外长赞比里、阿联酋巴勒斯坦事务国务部长阿卜杜拉、阿盟秘书长盖特。
王毅表示,前几天阿拉伯、伊斯兰国家外长集体访华,我们就巴以问题进行深入讨论,达成重要共识,一致同意尽快在安理会召开高级别会议。今天是“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”,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举行这次会议,目的非常明确,就是推动全面停火止战、切实保护平民,确保人道救援,并就全面永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确定方向。中方的立场清晰坚定,那就是临时停火协议的结果应是全面停火止战,而不是重启战事;全面停火止战不仅是战争的结束,而应是和平进程的开始。安理会应就此发出一致声音。
阿拉伯、伊斯兰国家感谢中方对巴勒斯坦的道义支持和为地区和平所做努力,完全赞同中方有关立场。临时停火应该成为和平的开端,实现全面停火而非重回冲突。应加大人道援助力度,保障人道物资准入,停止强制迁移巴勒斯坦人,停止将加沙民众作为人质。安理会决议应该得到执行。希望本次高级别会议就停火止战、确保人道援助发出强有力声音。各方赞赏中方始终站在和平和正义一边,站在历史正确一边。期待中方发挥领导力,推动各方形成合力,在“两国方案”基础上探索全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办法。
王毅说,中国同广大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立场高度一致,赞赏卡塔尔和埃及促成临时停火协议,向正确方向迈出重要一步。和平的窗口一旦打开就不应再关闭,这关系到人类道义和基本良知。中方愿同各方密切配合,推动安理会更加积极有为,更多倾听阿拉伯、伊斯兰国家的呼声,进一步采取有意义的行动。中方将持续为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、公正、持久解决而努力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